在给某细菌定名,分类作记载和发表时,为了使定名准确和作为分类概念的准则,以纯粹活菌(可繁殖)状态所保存的菌种。相当于动植物分类中的模式标本。在进行细菌等的分类和鉴定时,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性十分重要,但若就这些性质进行试验,就必须应用许多纯分离的新细胞。因此,作为分类标准的菌种,也有必要进行纯粹分离,并以活菌(可以分裂)状态保存。在标准菌种中,对于从作过原始记载的作者实际分离或应用的菌株,通过营养繁殖获得和保存的菌株,称为正标准菌株。此外,当原作者使用复数菌株,以后的研究者选择其中之一作为适当的菌株时,称该菌种为选定标准菌株。当原作者使用的菌株失掉,以后的研究者就新的菌株研究,记载后,确认可以作为国际上正标准菌株的代替菌株时,称该菌株为新模式菌株。保存菌种时,必须留心不使菌株在保存过程中死亡或发生变异。常用的保存方法是冻结干燥法。模式菌株应由适当的菌种保存机构保存。
标准菌种使用注意事项:
1、标准菌种是不可以从冰箱中取出直接使用的,需在实验前进行活化;
2、从标准菌株到实验使用的菌悬液的传代次数应不得超过5代,以防止过度的传代增加菌种变异的风险。在2015版药典“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”中明确指出:任何形式的转种均被认为是传代1次。
3、标准菌株复苏后的一代,一般是不保存的,因为菌种刚刚从冻干粉的状态复苏,活性还未恢复到不错的状态,再复壮而得的二代菌种,也就是标准储备菌株,需进行纯度和特性的确认,这个确认记录可证明在操作过程中,菌株未污染杂菌且活性与标准菌株一致。
4、保藏时应选择适宜的菌种保存方法,并注意标示必须清晰明确。由于在试验过程中,实验菌种的活性和特性依赖于合适的试验操作和贮藏条件,大家也越来越重视实验菌种的状态,如果保藏方法及管理不善,菌种优良特性便会退化、丧失,甚至导致死亡,就会影响实验结果。